欢迎加入:2023年自考备考微信交流群,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本科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章节知识点串讲(第七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
推荐阅读:自考《00152组织 行为学》各章节考试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组织的概念 ★★★ | 1.作为动词主要内容有:(1)组织机构的设计;(2)适度分权和正确授权;(3)人力资源管理。 2.作为名词主要内容有:(1)必须有目标;(2)必须有分工与协作;(3)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 3.多个角度看组织 (1)组织结构的角度看:是为了达到某些目标经由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2)组织形态的角度看:组织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系统; (3)组织行为的角度看:组织是开放的社会系统,具有许多相互影响、共同工作的子系统。 |
组织的分类 ★★★ | 1.组织的分类 (1)按组织的社会职能分类分为:文化性组织、经济性组织和政治性组织。 (2)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分工关系分类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3)按运用权力和权威的程度分类分为: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强制性组织、混合性组织。 |
组织理论的发展 ★★★ | 1.古典组织理论。 (1)泰勒一科学管理理论。其组织理论思想主要有:设置计划部门,实行职能制,实行例外原则。 (2)亨利•法法尔一经营组织理论。提出管理5大要素:辻划、领导、组织、协调、控制。 (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组织结构应该是“科层结构”,官僚组织是理想的组织模式。 2.近代组织理论。 以科层结构为基础,同时吸取了心理学、社会学关于“群体”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包括: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 (4)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5)波特和劳勒合作提出的波特——劳勒模式。 3.现代组织理论。 (1)社会系统学派 1)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的系统,是一种协作系统。2)代表人物:巴纳德。 (2)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1)组织既是一个社会系统,又是一个技术系统。2)代表人物:特里斯特。 (3)权变系统 1)组织是法定俗成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2)代表人物:伍德沃德、斯托克、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
组织结构及三要素 ★★★ | 1.概念: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各部分相对稳定的组织模式。本质:反映了组织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关系。 2.组织结构三要素:①复杂化;②正式化;③集权化。 |
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 | 1.古典原则:(1)分工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控制幅度原则。(4)部门化原则。 2.现代原则:(1)开放性原则。(2)动态性原则。(3)制约性原则。 |
组织结构类型★★★★★ | 1.直线制。最早也是最简单的组织形式。各级行政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适合小企业。 (1)优点:结构简单,职责分明,命令统一。(2)缺点:负责人需多种知识和技能,业务比较复杂 2.职能制。设置职能机构,从事职能管理工作。一般企业不采用。 (1)优点:管理工作比较精细,充分发挥专业管理作用。(2)缺点:形成多头领导,容易纪律松弛。 3.直线职能制。它是在直线制和职能制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建立起来的。绝大多数企业采用。 (1)优点:保证集中统一,又充分发挥管理机构作用。(2)缺点: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较差。 4.事业部制。“斯隆模型”、联邦分权化,是高度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适合大型企业,跨国公司。 (1)优点:1)独立核算更能调动专业化生产;2)事业部之间竞争利于企业发展;3)事内部比较容易协调。 (2)缺点:1)只考虑自身利益,难以相互沟通;2)公司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管理人员浪费。 5.模拟分权制。介于直线一一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之间。适合钢铁、化工企业。 (1)优点:1)调动积极性;2)高层管理人员减少繁琐事用更多精力思考战略制定。 (2)缺点:1)不易为模拟的生产单位明确任务;2)各生产单位的领导不易了解企业的全貌。 6.矩阵制。既有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横向领导关系。适用于临时、复杂的重大项目。 (1)优点:1)机动灵活;2)任务清楚,目的明确;3)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 (2)缺点:1)项目负责人责任大于权力;2)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部门,易产生临时观念。 |
机械式与有机式结构★ | 1.机械式结构特点:以严密的金字塔型组织形式为代表,它具有高度复杂化、正式化与集权化的特点。 2.有机式结构特点:柔性、动态调节、专业技术人员增多、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重点在说服 |
组织变革 ★★★★ | 1.概念:组织为实现自身目标,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对现状进行修正、改变和创新的过程。 2.原因: (1)外部环境:1)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改变;2)科学技术进步;3)竞争观念改变;4)资源的变化 (2)内部环境:1)管理人员的更替与管理水平提高;2)管理技术条件的变化;3)组织成员的期望与变革。 3.变量:(1)结构;(2)技术;(3)人员(主线是组织成员间的权力再分配);(4)任务。 4.方式: (1)人员导向型:知识的改变一个人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群体行为的改变一工作绩效的改进。 (2)组织导向型:群体行为改变一个体行为改变一个体态度和知识改变。 (3)系统导向型:从组织结构、环境、技术、员工各方面同时变革。 |
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克服策略★★★ | 1.组织变革的阻力:(1)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2)习惯;(3)担心变革会影响自己的收入和地位。 2.克服阻力的策略:(1)营造强烈的归属感;(2)谈判;(3)操纵和收买;(4)强制。 |
上文资讯是华夏大地教育网整理的关于“本科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章节知识点串讲(第七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的内容,了解其他相关资讯,请来华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