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2023年自考备考微信交流群,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本科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章节知识点串讲(第二章:个性心理与行为)
推荐阅读:自考《00152组 织行为学》各章节考试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需要动机与行为 ★★★ | 1.行为三步走:需要—动机-*行为 (1)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2)动机则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2.需要的特点:(1)指向性;(2)多样性;(3)层次性;(4)潜在性;(5)可变性;(6)社会制约性。 3.动机的三种机能:(1)选择机能:扌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2)强化机能:驱使动机重复出现或不再出现。 (3)始发机能:动机是个体行为发生的直接动因。 4.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总而言之:很复杂1 (1)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2)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3)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4)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弓1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5)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
价值观 ★★★★ | 1.概念: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2.价值观的形成来源:(1)家庭;(2)社会;(3)大众媒体。 3.价值观的属性:(1)内容属性;(2)强度属性。 4.价值观管理在现代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价值观代表人们最基本的信念,这种信念会使人们对一些事物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要高于其他事物。 (2)作用:1)价值观是硏究各个成员对组织认同程度的核心衡量指标;2)价值观是了解组织成员的态度及动机的基础,管理者可在此基础上对组织成员进行行为分析;3)价值观会使个体对那些不被其所在群体或组织接受的信仰、态度及行为进行合理化;4)价值观会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行为。 |
态度 ★★★★ | 1.概念:是指一个人对个体或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趋向。 2.态度的心理结构(ABC模型):(1)知觉成分;(2)情感成分;(3)行为意向成分。 3.态度在工作中的功能:(1)调整功能;(2)自我保护功能;(3)价值表现功能;(4)知识功能。 4.态度对行为的影响:(1)影响认知和判断;(2)影响行为效果;(3)影响忍耐力;(4)影响相容性。 |
工作满意度 ★★★ | 1.概念:是指人们体验到的一种愉悦或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验进行评价而产生的。 2.实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意识形态,其实质是一种态度。 3.影响因素:(1)挑战性的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 |
知觉 ★★★ | 1.概念:是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 2.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3.特征:(1)选择性:把知觉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2)整体性:把许多部分或属性的客观对象当做个整体来反映。(3)理解性:人们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进行解释。 (4)恒常性: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会保持其稳定性。 4.社会知觉:它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某个具体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5.知觉过程:观察一选择一组织一解释一反应。 |
知觉偏差 ★★★★★ | 1.首因效应:本质为优先效应,当不同信息相互结合的时候,人们总会倾向于关注最前面的信息。 个体知觉陌生人时,首因效应发挥作用大。 2.近因效应:最后的深刻印象冲淡过去的印象,并对以后对该对象的社会知觉产生强烈的影响。 个体知觉熟悉的人时,近因效应发挥作用大。 3.晕轮效应:在知觉过程中,常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进而扩展到全部的或好或坏的整体印象。 4.投射效应:也称假定相似。指人们通过将自己的品质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的关于他人的印象。 5.对比效应:指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进行知觉时,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将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6.心理定势:人们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使人们对主观刺激的知觉更迅速、更具方向性,但也可能歪曲事实。 7.刻板效应:扌指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较为固定的、具有概括性的、笼统的印象。 |
归因理论 ★★★ | 1.海德的恒常原则归因理论(海归):海德首次提出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行为解释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1)外部归因;(2)内部归因。 2.凯利的三要素理论:凯利认为,判断归内因还是归外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由三个要素决定:(1)特殊性;(2)共同性;(3)一贯性。 3.罗特的控制源理论:(1)内控者: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事件的发生;(2)外控者:认为事件的发生是外部因素造成的; (3)控制源对于成功的期望有重要影响。成功之后,当其将成功归于自己,其对下次下次成功期望比较高。成功之后,当其将成功归于外因,其对下次下次成功期望比较低。 4.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与失败时的四种原因 |
个性 ★★ | 1.概念:是个体拥有的,并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2.个性的基本特征:(1)差异性;(2)倾向性;(3)稳定性;(4)整体性;(5)社会性。 |
气质 ★★★ | 1.概念:一个人自然特征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2.气质的类型:(1)胆汁质;(2)多血质;(3)粘液质;(4)抑郁质。 3.考试注意点:(1)是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2)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没好坏。 |
能力与性格 ★★ | 1.能力: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而在主观方面所具备的心理特征。 2.性格:(1)是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里特征,在个性中起核心作用;(2)有好坏之分。 |
情绪 ★★ | 1.情绪的概念:个体受到某种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分。 2.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 (1)选聘员工;(2)决策;(3)创造力(4)激励;(5)领导力;(6)谈判。 |
组织承诺 ★★★★ | 1.概念:也叫“组织认同感”。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 2.包括三部分:(1)感情承诺;(2)持续承诺;(3)规范承诺。 3.建立组织承诺: (1)建立高感情承诺。(使员工对企业有感情) 培养员工更高的感情承诺和规范承诺,会带来更低的缺勤率、更低的离职率及更高的绩效。 (2)建立财务类的持续承诺。(使员工不离职) 通过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员工能高度投入工作创造条件,对员工的付出,组织需要适时肯定,通过公平的报酬系统和晋升系统给予回报。 |
组织公民行为 ★★ | 1.概念:指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并非直接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励体系引发的,一般包括无私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承担超过常规的任务要求。 2.特点:(1)主动自发;(2)自我裁量;(3)与正式报酬不直接相关;(4)对组织长期效能有关键作用。 |
上文资讯是华夏大地教育网整理的关于“本科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章节知识点串讲(第二章:个性心理与行为)”的内容,了解其他相关资讯,请来华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