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2023年自考备考微信交流群,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为方便全国自考考生顺利通过2023年10月自学考试,华夏大地教育网帮助考生自考顺利通过,特准备了“2023年自考《04729大学语文》章节串讲(种树郭橐驼传)”,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2023年本科自考《04729大学语文》章节复习资料及考试重点汇总
一、考点透视
1.认知这是一篇借为人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的寓言性传记文。
2.归纳文章的中心旨意,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
3.理解本文的整体类比方法,指出文中诸多类比之处。
4.指出本文的对比手法,说明其表达作用。
5.说明本文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的剪裁艺术。
二、本篇译文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叫什么。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俯下身体走路,有点像骆驼的样子。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橐驼听到后说 :“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雇用他种树。大家看到橐驼所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使它的本性获得充分发展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 :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坚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不用回头看。裁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抑制减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 ;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检验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所以他们都不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最终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 :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抽引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食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都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它与我的同行种树大概也有相类似之处吧?”
问的人笑着说;“真好啊!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当官者的鉴戒。
三、思考及练习答案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本文是借植树能手郭橐驼之口,揭露了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了“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2.说明文章的类比方法。
答:这篇文章在说理时总体上采用了类比方法: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用种树要“其置也若弃”类比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用“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层次内容。
答:第三自然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点明本段的中心“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第二层谈自己“植木之性”、“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第三层写“他植者”种树两种错误态度,略写了态度马虎方面,详写“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方面。
四、重点难点举例点评
本文以为人立传的形式生发议论,是--篇寓言性传记文。本文运用了整体类比方法,体现了民本思想。
类比方法的运用
本文层层类比,环环相应,在说透种树原理之时,也讲清楚了“治民”的道理。具体表现为: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与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相类比 ,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与做官要爱护老百姓相类比,用种树要“其置也若弃”与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相类比,用“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与“长人者好烦其令”相类比。
五、典型例题分析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问:
A.这段话的大意是什么?
B.“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这句话说明了“他植者”怎样的一种态度?
答:
A.“他植者”种树的两种错误态度。
B.说明了“他植者”植树态度马虎。
上文资讯是华夏大地教育网整理的关于“2023年自考《04729大学语文》章节串讲(种树郭橐驼传)”的内容,了解其他相关资讯,请来华夏大地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