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4年自考网上报名预报名入口>>
欢迎加入:2024年自考备考微信交流群,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本科自考《00037美学》已进入备考阶段!华夏大地教育网老师整理了“自考本科《00037美学》重点复习资料:简答题+论述题+分析说明题(七)”,希望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本科自考《00037美 学》重点复习资料汇总!简答题+论述题+分析说明题
自考本科《00037美学》重点复习资料:简答题+论述题+分析说明题(七)
31、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
答:审美经验之所以具有非功利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第一,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所以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第二,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或者减弱人们的审美愉悦。
32、简述想象力在审美对象的构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1)先验想象力可以打破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浑然一体状态,从而形成审美活动所需要的审美距离。
(2)经验想象力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造主体在呈现阶段所获得的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
33、谈谈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答: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主要表现为三个阶段:呈现阶段、构成阶段和评价阶段。
(1)呈现阶段。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审美态度的确立是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审美主体并不是首先通过五官,而是通过自己的整个身心与对象建立关系,达到主体与对象的合一状态。主体与对象的合一状态并不意味着对于对象的占有,而是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之后出现的一种忘我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平等的精神交流关系。
(2)构成阶段。审美想象在构成阶段中非常重要,而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先验想象力打破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浑然一体状态,形成审美距离,经验想象力则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其实,它们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想象力,而是同一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
(3)评价阶段。主体的理解力在评价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抑制想象力。松弛它在我们与世界之间结成的纽带。“反思判断力”是康德的美学概念,指的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去寻找普遍的概念、规律,而它能够达到普遍性是因为只涉及对象的形式,而不是质料。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他人的存在以及主体间性都是自明的,而个体自我则是在此基础上才逐渐形成的,这使得康德的“反思判断力”有了存在意义上的基础。
34、试述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答:(1)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意象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艺术的本质体现于意象世界,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
(2)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艺术意象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是主体在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生成的一种结合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另一方面,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创作主体意识中的审美意象,经艺术品的中介,传递到接受主体的意识中,经其再创造而获得生命。由此可见,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3)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艺术品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作为中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他律性,形式符号性,开放性。在现实中,自我封闭的艺术品是不存在的,就其本质而言,艺术品只有在向艺术家与接受者两头开放时才能成为现实的艺术品。即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35、简述意象物态化过程。
答:(1)意象的从无到有就是要将主体在酝酿中的隐藏在深层潜意识中的意义明晰化,把散漫的、不可把握的感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2)意象的从无到有,还在于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有”。
(3)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即艺术品)是不可能实现的。
(4)艺术意象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
上文资讯是华夏大地教育网整理的关于“自考本科《00037美学》重点复习资料:简答题+论述题+分析说明题(七)”的内容,了解其他相关资讯,请来华夏大地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