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4年自考网上报名预报名入口>>
欢迎加入:2024年自考备考微信交流群,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本科自考《00037美学》已进入备考阶段!很多刚开始准备自考的同学不知道去哪里找信息,大多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于是在信息搜集上走了很多弯路也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作为过来人给有需要的朋友整理了自考复习资料大全,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考生。
本科自考《00037美 学》重点复习资料汇总!简答题+论述题+分析说明题
本科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单选+多选(十七)
161、戏剧的结构方式要求剧中的任何事件都必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中的部分。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发现了戏剧艺术的这一特征。他的思想在近代还被新古典主义者布瓦洛概括成了所谓【“三一律”】,即要求戏剧必须做到时间、地点、事件的严格统一。
162.【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
163.中国美育思想的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美育的基本内涵一般蕴含在【“乐教”“诗教”】思想中。上古时期的诗、歌、舞蹈、音律等各种艺术交融在一起,【“乐”】是诗、歌、舞的统称,开始成为自觉的美育的主要形式。到了先秦儒家,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的目的,多指实现【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
164、建安时期,【徐幹】首次提到了“美育”一词:“美育群材,其犹人之于艺乎?”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便是朱熹【“消融渣滓”】的过程。朱熹在解释孔子的“成于乐”时说乐教的作用仍在于消融渣滓。直到【近代】,由于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倡导,美育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蔡元培】。【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就用到了“美育”概念,是中国近代以倡导美育著称的学者。
165、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他把小说对人的感化作用看成【熏、浸、刺、提】四种力,强调其【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激发、提升功能】。
166、在1903年8月第56号《教育世界》上,王国维发表了【《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167、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他认为艺术作品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很重视音乐教育。
168、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著名的【寓教于乐】原则,认为文艺必须具有【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特点。
169、【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认为文艺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这种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的统一】,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
170、1795年,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的出版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他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概念。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审美活动是自由的,“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
上文资讯是华夏大地教育网整理的关于“本科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单选+多选(十七)”的内容,了解其他相关资讯,请来华夏大地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