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4年自考网上报名预报名入口>>
欢迎加入:2024年自考备考微信交流群,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本科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三节重点资料: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推荐阅读:全国自考本科03709《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重点复习(汇总)
第三节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一)单个资本的循环
单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购买阶段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销售阶段,剩余价值得到实现。
(二)单个资本的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
一、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二、生产资本的构成。生产资本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
1、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
社会资本,又称为社会总资本,它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各个单个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以年为单位)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构成部分,即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核心问题是要分析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①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既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需求,又要能够补偿现两大部类在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规模中对追加的生产资料的需求。这就表明,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同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
②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既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的劳动者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又要补偿两大部类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对追加的消费资料的需求。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这种过剩不是与劳动者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该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四、剩余价值的分配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因此,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各个资本家无论把资本投入何种生产部门,等量资本的投入,大体上都能得到等量利润,出现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趋势,也就是形成了平均利润。②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3)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①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②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借贷资本和利息、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①利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②银行利润:银行向外贷款所收取的贷款利息,大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存款利息,两者的差额再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就形成银行利润。
(5)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分配的特点:一部分以平均利润形式由农业资本家所占有,另一部分以地租形式由农业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上文资讯是华夏大地教育网整理的关于“本科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三节重点资料: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的内容,了解其他相关资讯,请来华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