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富教育集团旗下品牌网站(WAFU)

客服热线: 400-610-0480

反诈声明!谨防上当受骗
学习中心
您现在位置:首页 >> 自考 >> 章节练习 >> 浏览文章

本科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一节重点资料:资本主义的形成

  

作者:华夏大地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3/9/14 13:35:42 来源:不详 字体:

点击查看:2024年自考网上报名预报名入口>>

欢迎加入2024年自考备考微信交流群,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本科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一节重点资料:资本主义的形成

推荐阅读:全国自考本科03709《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重点复习(汇总)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及其产生

  (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2)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①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②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这个决定性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

  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定义: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定义: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2)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四)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

  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

  (五)商品的价值量

  (1)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做商品的社会价值;而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是商品的个别价值。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①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也就是由现时某一生产部门中大多数同类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条件,以及所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决定。②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的。如果某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该商品仍按照社会价值进行交换,那么该生产者可以获得更多盈利。反之,如果个别价值大于社会价值,则会亏本甚至破产。

  (六)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②流通手段: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③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⑤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这种调节是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及供求变动来实现。

  ②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会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导致贫富两极分化。

  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1)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3)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上文资讯是华夏大地教育网整理的关于“本科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一节重点资料:资本主义的形成的内容,了解其他相关资讯,请来华夏教育。

免费试题
  • 自考《英语(二)》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英语(二)真题免费做 做题
  •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免费做 做题
  • 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做题
查看更多
免费资料
查看更多
推荐课程
400-610-0480

各省自考报名通道

  1. 自考专业及主考院校查询入口 >>
  2. 自考备考,专业题库,免费试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