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4年自考网上报名预报名入口>>
欢迎加入:2024年自考备考微信交流群,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本科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章重点资料:物质世界和实践
推荐阅读:全国自考本科03709《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重点复习(汇总)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2)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回答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
(3)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经历的三种基本形态 | 古代 | 近代 | 现代 |
朴素唯物主义(原子论、元气说)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 本原、机械运动)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是万物本原) |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
学。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
则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二者的共同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2)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本质 | 主体 | 客体 | 特点 | 形式 | 作用 |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 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 |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 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 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基础。(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上文资讯是华夏大地教育网整理的关于“本科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重点资料:物质世界和实践”的内容,了解其他相关资讯,请来华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