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4年自考网上报名预报名入口>>
欢迎加入:2024年自考备考微信交流群,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临近2023年10月自考统考考试,给大家准备了整理了《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必背知识点(三)》供大家练习,希望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同学们还需要哪些科目的真题,可识别下方二维码免费下载自考智题库APP,实时更新自考真题及解析,内含总计超过100000道历年真题,真题包含详尽解析,可免费刷题!
21.“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彻底批判、否定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
(2)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3)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被“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观念所取代。
(4)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创作方法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5)建立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22.“ 五四文学”革命的地位
(1)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3.台湾最早提出改革台湾文学、提倡白话文的文章是陈忻的《文学与职务》,甘文芳的《实社会与文学》,陈瑞明的《日用文鼓吹论》。
24.《台湾民报》被称为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摇篮”。
25.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
26.《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
27.《狂人日记》的艺术特点
(1 )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2)现实主 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
(3) 日记体,第一人称“我”。
28.《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1)依据古籍,容纳现代,即在历史材料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改造和艺术虚构,将现代人的生活融入古人古事之中,形成了古今交融的艺术特点,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取得更好的战斗效果;
(2)不是将“古人写的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鲁迅的历史小说着重于对古人性格、精神和心理状态的深入开掘与扩展,并用“ 画眼睛”的手法加以渲染和强调。不“神化”或“鬼化”古人,而是将古人当作活人,寻找古人今人思想感情上相通之处加以推想和发展;
(3)运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
29.《彷徨》:收1924一1925年写的11篇小说。鲁迅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裂,他独立地同反动势力进行着坚韧的斗争,但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而精神上有“寂寞”“彷徨”之感。
上文资讯是华夏大地教育网整理的关于“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必背知识点(三)”的内容,了解其他相关资讯,请来华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