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富教育集团旗下品牌网站(WAFU)

客服热线: 400-610-0480

反诈声明!谨防上当受骗
学习中心
您现在位置:首页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浏览文章

自考本科《00037美学》重点复习资料:简答题+论述题+分析说明题(一)

  

作者:华夏大地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3/9/19 13:13:15 来源:不详 字体:

点击查看:2024年自考网上报名预报名入口>>

欢迎加入:2024年自考备考微信交流群,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本科自考《00037美学》已进入备考阶段!华夏大地教育网老师整理了“自考本科《00037美学》重点复习资料:简答题+论述题+分析说明题(一)”,希望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全国自考00037《美 学》各章节重点资料汇总

本科自考《00037美 学》重点复习资料汇总!单选+多选

本科自考《00037美 学》重点复习资料汇总!简答题+论述题+分析说明题

  自考本科《00037美学》重点复习资料:简答题+论述题+分析说明题(一)

  1、简述把美学划归于人文学科,而不划归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由。

  答:(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自然现象总显现为物质实存,完全与人生脱节;社会现象总呈现为客观物化形态的社会关系、组织、制度等;审美现象始终与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等相关,更关注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

  (2)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自然科学追求对客观事物属性规律的精确掌握,采用观察、归纳、实验的模式;社会科学力求判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采用调查问卷、量化统计等方式;人文学科更关注人的精神想象,而不追求研究的客观性,主体亲自参与、体验感悟。

  2、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答:(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这个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分为两个层次:①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维特根斯坦、托马斯·门罗、李泽厚等。②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费希纳、荣格等。

  (4)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在其《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和出发点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3、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什么?

  答:(1)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却从来没有脱离哲学,各种有影响的美学流派和思潮无不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为背景。

  (2)其次,由于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而且是具有当下的一次性特征的精神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投入,尤其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以洞悉审美活动的真谛,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及其他任何方法都力不能及的。

  (3)再次,美学涉及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体验、感悟、冥思、领会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

  (4)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对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等,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

  4、为什么说美学应当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答:美学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或客观展开)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是由于属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属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即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简言之,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受,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产生出来”。这一点直接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根基。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5、审美需要的特征。

  答:第一,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第二,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上文资讯是华夏大地教育网整理的关于“自考本科《00037美学》重点复习资料:简答题+论述题+分析说明题(一)”的内容,了解其他相关资讯,请来华夏大地教育网。

免费试题
  • 自考《英语(二)》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英语(二)真题免费做 做题
  •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免费做 做题
  • 自考《马克思》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做题
查看更多
免费资料
查看更多
推荐课程
400-610-0480

各省自考报名通道

  1. 自考专业及主考院校查询入口 >>
  2. 自考备考,专业题库,免费试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