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2022年自考备考微信交流群,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环境保护法》“环境”定义中列举的环境要素不包含
a:风
b:矿藏
c:大气
d:自然遗迹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我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第2条将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法》规定我国的环境日是每年的
a:3月12日
b:4月22日
c:6月5日
d:10月1日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也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2014年4月24日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是
a:个人
b:社会组织
c:检察机关
d:经授权的政府部门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由我国宪法、物权法遗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分析,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事务则由国务院各职能部门行使。因此,按照责权相一致的原理,既然我国法律法规将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监督管理的行政职能授权国务院各职能部门行使,那么当这些职能部门管理的国家环境与资源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造成重大损失时,它们理所当然地应当享有代表国家行使民事索赔的权利。
上文资讯是华夏大地教育网整理的关于“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单项选择题”的内容,了解其他相关资讯,请来华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