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载APP
  2. 购物车
  3. 登录|
  4. 注册
您现在位置: 首页/学历考试/正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科目第八章历年真题-简答题(2020年)

免费提醒:学历考试报名、考试时间、查分时间

为了帮助全国考生更好的备考2020年自考,华夏大地教育网给大家整理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科目第八章历年真题-简答题(2020年),科学宅家,高效备考!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1、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1)、削弱了资本注意经济力量。旧中国官僚资本同民资资本的比例是8:2,没收官僚资本,也就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


  (2)、壮大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2、简述“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答:(1)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低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领导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2)、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水,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五反”运动历时半年,打击了不法资本假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


  3、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答:(1)能否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否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2)、能否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答: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5、新中国成立初期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及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答: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家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对国家财经实行集中和统一管理,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的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3)、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6、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答:(1)、在中国的条件下,先走合作化,后在机械化的道路。


  (2)、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坚持自愿互利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4)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答:(1)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需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2)社会主义改造实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促进作用,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以上就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科目第八章历年真题-简答题(2020年)关内容,如需了解更多自考问题,如2020年自考报名时间、2020年自考科目安排、2020年自考本科改革、2020年自考专业课程等,请加入自考交流群,高端人脉积累从这里开始!

华夏大地教育网

  自考学历交流QQ群:774359342

  致电24小时热线电话:400-610-0480

  请广大考生关注“自考助学平台”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的自考相关信息

  • 免费试听
  • 报名时间

  • 报考条件

  • 学习备考

  • 试题练习

  • 考试安排

  • 成绩查询

400-610-0480